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农学院党委党建中心前往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道德坑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冀热察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道德坑村承载着“家家是病房、户户住伤员”的红色历史,曾救治平津战役、冀热察战役伤员3万余人。此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学习的方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科研报国使命。
党建中心成员合影
抵达道德坑村后,党建中心成员首先前往村委会了解道德坑村的基本情况。驻村第一书记顾连杰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了该村以“红色名村”为定位,通过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探索旅游脱贫新路径的历程。顾连杰表示,希望可以与高校深入合作,依托当地优势同时整合高校资源打造“村校联”品牌项目,进一步宣传革命精神和实现乡村振兴。
驻村书记介绍道德坑村情况
随后,大家一同前往道德坑革命纪念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大家步入了冀热察军区后方医院展。锈迹斑斑的手术剪、手摇骨锯等战地医疗工具静置于玻璃柜中,刀柄上的磨损痕迹清晰可见;褪色的粗布被褥、竹编药筐与墙角堆放的草灰止血包,还原了“以炭火消毒、用门板当手术床”的艰苦救治环境。通过展陈的实物与讲解员的解说,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军民团结、无私奉献的鱼水深情。参观完冀热察军区后方医院展后,全体党员在馆内的廉政教育基地接受了一场廉政教育。通过展出的廉政故事和党的纪律条例,全体党员深刻意识到只有守好廉洁底线,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薪火相传,永远充满活力。
参观道德坑革命纪念馆
参观结束后,全体成员前往弘德烈士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肃穆静谧,在镌刻着聂荣臻元帅题词“光荣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全体成员整齐列队默哀三分钟,向长眠于此的英烈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墓碑后是鲜活的生命,是他们用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瞻仰烈士纪念碑
此次道德坑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远征。未来,学院党委将以红色教育基地为纽带,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党建活动、生态考察、科技助农等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