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1910班本科生参观生态中心

  • 文:阴佳怡 /图:李润奎/编辑:任伟珊
  • Published: 2019-09-11
  • 4466

    2019年9月7日,星期六。晨光熹微,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1910班的2019级本科生早早地登上了大巴车,与青年班主任李润奎老师、学院本科生教学主管任伟珊老师一起,开启了一天的学习、交流和参观。大巴车驶出了校园,离开玉泉路,告别复兴路,与五棵松桥道一声早安,看中关村大街上人影渐多,穿过五道口的熙熙攘攘……同学们怀揣着期待与激动的心情,到达了位于海淀区双清路18号的目的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门禁卡“滴”的一声,为今日的活动奏响了序章。任老师带着大家来到生态科研楼601会议室,与严肃的会议室氛围不同,每一位老师的脸上都带着亲切的微笑,欢迎着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孩子走进生态环境科学的殿堂。

同学们走进生态科研楼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学院副院长庄绪亮研究员主持了学习交流会。院长江桂斌院士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继而,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学术经验、对环境领域的深刻理解、对环境问题的梳理和分析,为刚刚踏入环境专业的同学们上了宝贵的一课。江院长从科技的发展讲起,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科学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而又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方面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听到很多水体、农田污染形势严峻,了解到我国城市大气PM2.5令人揪心的数值,同学们的心中都鸣响了警钟,深深感到自己重任在肩。

副院长庄绪亮研究员欢迎同学们并主持座谈会

院长江桂斌院士为同学们做报告

    接下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育处副处长连静老师和副院长张爱茜研究员分别就研究生教育情况和本科生培养方案向同学们做了详细介绍。从连老师她的报告中,我们了解到资环学院5个A+学科的强大实力,了解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大量投入。而在张老师的介绍中,我们对自己以后将要面对的选课情况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张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专业课程的把握,向同学们细致地强调了选课时要注意的事项。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老师们的每一条建议,在默默谨记的同时,心中也多了一份对老师谆谆教导的感动。

连静老师(左)和张爱茜副院长分别介绍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

    之后,各个教研室的负责老师为同学们逐一介绍了教研室的情况,其中有环境化学的景传勇老师,环境毒理学的刘思金老师,环境水质学的张昱老师,城市与区域生态的陈利顶老师,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的马庆鑫老师……各位老师从教学任务、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研究框架、学科介绍、课题组设置、研究基础条件与基地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做了全面介绍,让大家对不同研究领域有了更深入、更细致的认识。

老师们介绍教研室情况

    午餐时间,王亚韡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科研故事。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研究方向确立过程中的种种挫折,鼓励大家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尝试。王老师对同学们真挚的关怀使大家感动,而他意味深长的教导,更是让同学们明白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理。

王亚韡老师分享科研心路历程

    在随后的师生座谈环节,同学们抓住机会积极发言。老师们和蔼可亲地为同学们解答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疑惑,他们态度随和,风趣幽默,没有以前想象中科学家的严肃。同学们踊跃提问,期待大咖们回答自己心中久存的疑问。从物理是否可以和环境科学结合、臭氧层空洞有没有实际的解决办法、西藏珍贵的水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到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金山银山和面包之间的关系……会议室时而针落有声,时而传出阵阵欢笑,我们和老师间的距离拉近了——此刻,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科学家,他们在不到两米远的地方跟同学们轻松聊天,他们注视着同学们,柔和的目光里闪着期盼和慈祥……

师生交流

    之后,刘刚老师和张霜老师别具一格的报告也成为了今天活动的又一个亮点。刘老师以水为主线,从玩具小黄鸭和加冰果汁,讲到我们对日常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从一滴水历经污水厂、管道、净水厂……再从龙头一跃而下,讲到一个事物背后的种种故事,讲到一个荣誉背后的种种努力……我们在心里细细品味老师的寄语:功不唐捐,若水前行。这也是环境科学的哲学魅力。与刘老师广举实例不同,张霜老师则着眼于自己的研究对象——蚂蚁,对它的行为进行了丰富的调查与研究。同学们惊叹着这小东西身上竟有如此多令人意外的奥妙,例如它们一样有“感恩”之心,保护着给予它们食物的植物;而且它们对给予它们更多帮助的植物提供更多的保护,这不和人类的心理也很相似吗?我们似乎懂得了生态的内涵——那是一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生态,是一段发现自然的过程,是一段发现真理的过程,也是一段寻找自我的过程……

 

刘刚老师为同学们做报告

    参观的重要一环,莫过于近距离感受中心的诸多实验室。在饮用水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各位老师讲解了紫外线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展示了除氮装置、膜过滤系统、河床模拟装置,介绍了疏水膜、纳滤膜的制备等等。随后,我们来到江院长课题组的环境毒理学实验室,了解到了有机汞、新型污染物,接触到了电子垃圾拆卸、污染物降解、海洋重金属污染、毒性机制等等知识,大家一边接受着“爆炸式”的信息,一边对周边的研究与仪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我们期待再次回到这个地方,再次触摸到这些领域前沿的科技工作。

参观实验室

    最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生会的研究生学长们亲切地接待了我们。他们与我们年龄接近,他们紧贴大学生活给出的指导建议也令大家颇为赞同。从学长的话中,我们懂得了大学生活的重要原则:独立自主;我们懂得了人生道路的黄金法则:认清方向。学长的热情、亲切、关怀,他们的谦虚、自律与清晰的自我定位,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究生学生会与同学们愉快交流

    四点十分,捧过学长赠送的礼物,我们走出大楼,回到大巴上。礼物是一个玻璃立牌,阳光透过车窗,跳跃在那一片透亮之上,一行字在光芒下闪耀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这里是知识的宝库,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是环境科学的殿堂,是我们今日旅程的终点,也是我们科学梦想的启航!科学的火花就此撒下,一代年轻的科学人正瞄准着自己的航向……

同学们获赠的礼物

1910班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