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资源与环境学院党课系列报告第九讲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文/谢艳清 图/王静、廖文康
  • Published: 2017-03-22
  • 2036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加清晰地明白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2017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课系列报告第九讲“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顺利开讲。本次报告由资环学院党总支主办,校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教授主讲,资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静主持。

图一、马石庄书记讲党课现场

马书记在嵌入全球背景的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框架下,以毛泽东为主线,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向同学们讲述了民族的毛泽东、实践的毛泽东、时代的毛泽东和世界的毛泽东。整个报告持续了四个半小时,会场上座无虚席,马书记谈吐风生,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并不时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民族的毛泽东

马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而不是像国民党一样狭隘的认为汉族为大。此外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 “民族自治”,显著区别于国民党提出的“民族自决”。

在1936年7月于保安的一次采访中,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的迫切任务是收复所有的失地,而不仅仅是保卫在长城以南的主权。这就是说,东北必须收复。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台湾。至于内蒙,那是汉族与蒙族共同居住的地区,我们要努力把日本从内蒙赶出去,帮助内蒙建立自治。”此时的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不久,正是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而毛泽东还能胸怀天下,可见他真的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放在了心上。

时代的毛泽东

为了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所做出的时代选择,马书记为同学们打了个比喻,“如果你在32岁当上了中宣部部长,取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也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岳父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你还会去闹革命吗?”会上很多同学不知觉的摇了摇头,马书记继续说,很显然,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而这正是毛泽东的伟大之处,他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福祉看的比个人的利益要重千倍、万倍,所以后期毛泽东即便遇到了再大的困难,也不曾动摇过自己革命的决心。

实践的毛泽东

毛泽东从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的一生都在实践,他始终坚信实践里面出真知。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会上马书记举了一个特别浅显的例子:把一根钢丝放在地上,每个人都能走过去,但是当它抬高到5米甚至10米高的时候,我们又有几个人能走过去呢,尽管我们都清楚只需要保持平衡就可以了。就像革命一样,很多人诸如汪精卫、张国焘等都看到了其中的必要性,但是困难和诱惑面前都没能坚持住自己的理想。而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有着救国的理想,还将其付诸实施,最重要的是他在困难和诱惑面前坚持了自我,实现了自己救国的理想,建立了新中国,所以可以说毛泽东是一名伟大的实践家。

世界的毛泽东

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占区坚持斗争,使得大量的日军无法脱离中国战场,有力的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抗战胜利后,中国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以及后来的炮击金门和中国核武器研制,无不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之下完成的。此外为了反对霸权之一,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和别国的交往原则,时至今日,这一原则仍然在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外交。

图二、党员们在认真聆听、学习

最后,马书记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科学以及生活的梦想,并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对中国留苏学生的致辞:“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来勉励大家为实现国家和个人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图三、马书记在勉励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