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野外科研实践答辩顺利举行

  • 文:周晨初,马丽;编辑:任伟珊
  • 日期:2019-09-10
  • 4062

   作为研究人地关系、促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具有很强的“格物致知、经世济民”特征。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价值及其社会价值的感观,加深对课堂理论学习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调查分析、综合规划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2019年7月9日至8月3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的9名本科生开展了为期四周160个学时的野外科研实践。

   其中,人文经济地理野外实践主要考察了沈阳、大连和天津市,实际走访了铁西工业区、华晨宝马、抚顺西露天煤矿、大连港、长兴岛化工园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城区和企业,了解自然要素、地理区位对社会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影响,提升对资源禀赋、区位条件、路径依赖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发展路径与形态影响的感知;自然地理野外实践则从北京一路向北到延庆、怀来、宣化、张家口、崇礼、沽源、正蓝旗、塞罕坝、太仆寺,再向西南到察哈尔,向南到丰镇、大同、浑源,向东经浑源、涞源回到北京,行程1000多公里,跨越京、冀、蒙、晋四个省、市、自治区,考察了从农区经农牧交错带到牧区的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河流和土地(利用)等要素变化的特征及类型,理解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原因,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

人文与经济地理野外实践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

   野外实践结束后,同学们要依托实际考察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实践日志和实践报告,并进行最终的汇报答辩。2019年9月8日,9名参与野外实践的同学在阶一5教室进行最终的科研实践训练结题考核。考核小组由院外专家和本院教师共10人组成——其中院外专家有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张爱茜研究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张文忠研究员、吕昌河研究员、戴君虎研究员、金凤君研究员、高晓路研究员,刘志高副研究员和马丽副研究员;本院评委有张元勋教授和张晓平副教授。

   参加考核的同学围绕不同的选题对于科研实践的感知、探索与收获进行了答辩汇报——有同学研究了大连对于辽中南城市群的影响,有同学剖析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对差异的作用,有同学专注于退耕还林还草,有同学分析了铁西区的城市更新……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对于实践地区城市发展、自然环境演变、自然环境问题、产城融合等实践问题的深刻理解。评委老师在每位同学报告完毕后都对其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建议。

科研实践答辩现场

   经过最终的评分,评委老师们在众同学中评出四位表现优异的同学——杨志成、魏铭、先乐、苏思信,给其颁发了野外实践“优秀学员”荣誉证书,还赠送了《中国国家地理》年卡,以鼓励同学们更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争取日后成为优秀的地理学者。

获奖同学与评委老师合影

科研实践答辩全体师生合影

   除参与答辩的教师和同学外,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级、2019级的部分同学也旁听了此次考核。他们既在此过程中了解了答辩的流程,又学习了学长学姐们分享的实践经验与知识。相信他们在后续的学习或是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特色与作用,并能更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