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活动】资环农学院党委举办“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讲座暨“责任与使命”党课系列报告第24讲

  • 文/刘鸿宇 图/高心雨
  • 日期:2024-06-17
  • 33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接续奋斗中,科学家精神孕育而生。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资环农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开展 “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系列报告会的号召,于2024年6月14日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以《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人生当自强》为题,为学院党委广大学生讲述了一堂精彩的科学家精神报告,该报告也是资环农学院党委“责任与使命”党课系列报告第24讲。讲座由资环农学院党委书记王静主持,资环学院、现代农学院、环境材料中心共计110余名学生聆听报告。

图1 王静书记进行介绍和欢迎致辞

          首先,王静书记致开场辞,她对刘嘉麒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本学年来资环农学院党委认真落实院党组在全院开展的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专项行动。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资环农学院党委“责任与使命”党课系列报告活动自举办以来,邀请多位院士、专家、教授通过分享人生经历,讲述科研历程,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爱党爱国精神。本次党课邀请刘嘉麒院士是著名地质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现任世界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主任、国际单成因火山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第四纪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等职,在火山学、第四纪地质环境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创新工作。

图2 刘嘉麒院士讲党课

          刘院士从自己作为国科大1978年第一届校友的身份开始向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并从“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开始讲起,结合他艰难漫长、百折不回的求学经历,提出“做人要立志,立志先做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刘院士因党组织的支持才得以继续学业,他还记得第一堂国语课老师的第一句话是讲“开学了,上课了,穷孩子也能上学了!”,随后在县里因成绩优异脱颖而出,直至1978年考到北京,成为侯先生的研究生。结合个人经历,刘院士告诉大家:在面对人生困苦时,要有坚持的韧劲,勇于战胜自己;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要敢于摒弃诱惑,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谈到科研工作,刘院士指出,创新是科学的本质,青年是科技创新的先锋。“青年创新正当时”,他鼓励青年人敢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一次精彩胜过无数次平庸”,“选择科研,就是要选好一个问题,选好一个方向,占领一个领域,掌握一种手段,解决一个重大科研难题”;他鼓励青年学生勇于面对难题,“自古英雄出少年”,“天生我材必有用”,青年人对过去是继承、对现代是担当、对未来是希望;同时还强调,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必须把工作当责任,把专业当事业。要坚持实践,持之以恒,只有实践才能获得一手资料,刘院士以自己为例,他深刻认识到地球科学是为整个人类服务的,他为从事地球学科研究感到骄傲。刘院士出身贫寒,年少时历经困难时期、动荡年代,从事地质工作后经常跋山涉水,四海为家,在经受丰富人生的历练后,刘院士认为品格是成才最关键的要素,“品格是金”,只有具有一流的品格才能成为一流的人才。面对现场众多后辈青年,刘院士送给大家一个忠告:人生有三个恩情不能忘,一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二是母校老师的教育之恩,因为他们给了你本事;三是祖国的保育之恩,因为祖国给了你尊严。最后,刘院士勉励大家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互动交流环节,刘嘉麒院士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详细作答,并对大家进行专业方面的沟通交流表示欢迎,充分展现出一位老科学家诲人不倦、谦虚亲和的人格魅力。刘嘉麒院士以天地为己任,以山川作为课堂,揭宇宙之奥秘,探地球之宝藏,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敬佩和学习的榜样。

图3 刘院士和同学们互动交流

          在2024届学生毕业和2023级集中教学学生即将离开雁栖湖之际,本次报告会的举办让学生们深刻领会了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激发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未来,期望同学们学好中国科学家的精神脊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科学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