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以下简称资环学院)202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在玉泉路校区礼堂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同学们进行了毕业论文的答辩。资环学院副院长杨林生研究员、资环学院副院长张爱茜研究员、地理所吕昌河研究员、地理所王姣娥研究员、生态环境中心景传勇研究员、资环学院张洪勋教授、资环学院张元勋教授、资环学院崔岩山教授、资环学院宋现锋教授、资环学院张晓平教授以及20余名同学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资环学院副院长刘文彬教授主持。 刘文彬主持会议
刘文彬主持会议
刘文彬首先介绍了本次论文的答辩委员会组成及工作细则。资环学院共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环境科学两个本科生专业,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有12名同学申请毕业答辩,环境科学专业有4名(含1名双学位)同学申请毕业答辩,此前他们均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并顺利通过了查重和评阅。
| 学生姓名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导师姓名 | 
| 王昱萱 | 1992-2022年北京植被物候对城市热岛响应研究 | 戴君虎 | 
| 汪亚宁 | 基于互联网信息的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感知研究 | 苏奋振 | 
| 冯可心 | 中国边境地区人口演变的时空格局及政策启示 | 刘慧 | 
| 付卓婷 | 地理流的时空扫描统计及其在城市流动模式提取中的应用——以北京市出租车流动为例 | 裴韬 | 
| 薄艾 | 基于超大船型的全球航运网络格局研究 | 王成金 | 
| 赵晞泉 | 全球对外投资网络的空间复杂性研究 | 刘卫东 | 
| 谭文蔚 | TOD站域的城市活力时空格局与影响机制:以北京市为例 | 王姣娥 | 
| 冯嘉懿 | 自然型旅游景区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路径研究——以十渡风景区为例 | 钟林生 | 
| 马菁 | 中国城市规模体系演化 | 陈明星 | 
| 李泉霄 | 欧盟能源安全格局分析——基于贸易视角 | 宋周莺 | 
| 丁增美多 | 我国资源性城市的绿色转型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张文忠 | 
| 朱文浩 | 水库移民政策变迁与移民稳定性历史比较 | 高晓路 | 
| 学生姓名 |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导师姓名 | 
| 张雨停 | 宁波市冬季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规律研究 | 郑循华 | 
| 冯嘉懿 | 中国北方地区典型城市沙尘中微塑料的识别与分析 | 张庆华 | 
| 谢毓萨 | 纳米银颗粒暴露对肠道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 刘思金 | 
| 雷德民 | 大气颗粒物中不同形态Fe分离及化学指纹表征研究 | 江桂斌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答辩会在上午进行,吕昌河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杨林生、刘文彬、王娇娥和张晓平分别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宋现锋担任督导。环境科学专业答辩会在下午进行,景传勇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张爱茜、刘文彬、张洪勋和崔岩山分别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张元勋担任督导。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同学答辩报告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同学答辩报告 环境科学专业同学答辩报告
环境科学专业同学答辩报告
        答辩会上,同学们通过PPT报告形式充分展现了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取得的成果,认真回答评委们提出的问题并虚心接受修改意见和建议。导师也在每位同学的答辩结束后进行发言,介绍了同学们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答辩委员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答辩委员会 环境科学专业答辩委员会
环境科学专业答辩委员会
        所有同学都答辩完毕后,答辩委员会进行投票及决议。由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的决议结果。所有同学都通过了毕业论文的答辩,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薄艾、冯可心、付卓婷、谭文蔚和赵晞泉同学,以及环境科学专业的张雨停和冯嘉懿同学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生合影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生合影 环境科学专业师生合影
环境科学专业师生合影
宣布答辩结果后师生进行了合影,在大家的祝福声中本次毕业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