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二十届三中全会人才发展新战略探讨与共鸣”——青年论坛活动第二期圆满落幕

  • 文/袁章玉 胡家玮 图/阮成之 胡家玮
  • 日期:2024-11-27
  • 918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思考学科前沿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资环农学院党委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人才发展新战略专题,于11月24日下午两点在雁栖湖校区教二201举办“敢问路在何方:二十届三中全会人才发展新战略探讨与共鸣”第二期青年论坛。本次论坛由资环农学院团委承办,802、804、810、1903团支部协办。资环农学院党委书记王静,资环农学院团委书记鹿绍宇、中国科学院大学特别研究助理陈春赐参加此次论坛,青年论坛由20240804党支部书记兼资环农学院党委党建中心宣传处成员张靖淇主持。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宋昌素、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任科员马一平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蔡晓琳三位杰出校友作为嘉宾出席,她们通过讲座报告与圆桌论坛的形式,从学科发展与个人成长等多角度,与青年学子一同探讨国家发展战略与学生未来发展之路。

   王静为本次论坛做致辞时强调:“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期望。而人才发展这一战略如同一座灯塔,为我们研究生的发展规划指引方向。青年论坛在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举办,目的就是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回应‘敢问路在何方’的自我疑惑,在不断思想碰撞与探索中找到个人规划和路径定位。”

王静做开幕致辞

   论坛分为嘉宾报告、圆桌论坛、自由提问三个环节。

   宋昌素以“践行‘两山’理念,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主题,在演讲中深入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探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报告对生态专业相关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学术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指导意义。

宋昌素做专题报告

   马一平在“新时代首都规划实施中的青年成长与担当”报告中强调了首都规划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减量集约、生态保护和多规合一的新要求。她提到,北京城市规划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进而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马一平鼓励青年在新时代首都规划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向上看齐、向下深耕、向智求解、向难攻坚,为首都建设和谐宜居之都贡献青春力量。

马一平做专题报告

   蔡晓琳就“青年科研人员的未来之路:如何在人才发展新战略下实现自我价值”议题,探讨青年科研人员如何在人才发展新战略下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分享自己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学习经历与教育背景,以及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科研成就,蔡晓琳总结出科技创新、学科优化、人才培养和全球智慧资源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最后,蔡晓琳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坚定信念,保持热情,通过开放合作和持续学习,为科研领域贡献价值。

蔡晓琳做专题报告

   在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张靖淇就同学们关心的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如何完善职业规划以及青年学生如何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等问题同嘉宾老师们开展深入探讨。在学生自由提问环节,三位嘉宾耐心解答学生们的困惑,针对就业规划、师生沟通、工作经验分享与职业兴趣探索等问题给予专业解答,现场互动氛围积极热烈。

圆桌论坛环节

现场踊跃提问

   本次青年论坛在学生群体中反响热烈,与会同学们均认为受益匪浅。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王奥一表示:“‘两山’理念强调了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变,也是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种创新,我们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810团支部书记胡家玮表示:“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要有宏观的视野,也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握,既要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趋势,还要在具体工作中精益求精,处理好每一个细节。”

   刘敬蕾表示:“老师们的演讲让我坚信无论我们处于哪个领域,都应该以开放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坛主持人张靖淇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他表示:“青年人在面对未来时需要的不仅是“敢问路在何方”的思考,更是“路在脚下”的行动。我们同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子,站在历史新征程的路口,我们也要用智慧与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至此,“敢问路在何方:二十届三中全会人才发展新战略探讨与共鸣”青年论坛圆满落幕!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