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南四湖,共绘生态梦”——801班南四湖生态调研团队深入南四湖,探寻生态修复之路

  • 文/南四湖生态调研团队 图/王思渝
  • 日期:2024-03-13
  • 1713

   踏浪南四湖,共绘生态梦。2月20日至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四湖生态调研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南四湖开展社会实践,团队主要对任城区南四湖生态治理技术、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现状等方面内容进行调研,探索如何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能使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并稳步向前的发展战略与模式。

   南四湖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的交汇枢纽。2001年,国家确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南四湖时,湖区水质全面呈劣Ⅴ类。为保障水质达标,山东省实施“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逐步实现了南四湖从“酱油湖”向“生态湖”的转变,能够有效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月20日上午,团队来到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在与生态环境局领导的座谈中,深入了解南四湖以及济宁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并探讨当前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团队下午前往喻屯镇,与乡镇领导针对喻屯镇当前开展的一系列环保工作,以及南四湖水质对乡镇的影响等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图1 团队与喻屯镇领导深入交流并合影

   随后团队参观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了解镇内各个村庄的环保工作开展情况,并与相关领导深入探讨新时代村镇环保工作开展模式,为喻屯镇的绿水青山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使政策规章落到实处。


图2 团队参观大李庄村并与居民沟通

   走入居民家中,团队成员们就济宁市南四湖规划发展和喻屯镇环保工作对村民们进行采访。村民们纷纷表示,自镇上生态环保工作开展以来,进行了多次生态环境“改革”,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责任到人等。相关负责人谈到:“这些工作的落实不仅从实处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生活环境,更是从思想观念上提升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使村民们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

   2月21日因济宁突发降雪,高速封路、出行不便,团队紧急调整行程计划安排,前往太白湖。通过采访值班的保安,了解到太白湖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太白湖原名北湖,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济宁生活23年的历史,于2013年改名为太白湖,这里不仅盛产各种名贵湖产品,太白湖及其周边浅水湿地鸟类资源也十分丰富,已经记录到约200种鸟类,其中包括东方白鹳、大天鹅等珍贵鸟类。


图3 团队参观太白湖

   2月22日上午团队前往济宁市博物馆,寻访济宁的城市印记与历史变迁。团队参观“我家就在岸上住”——济宁运河风情展,该厅通过展示济宁大运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动讲述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和运河上流淌不息的故事。


图4 团队参观济宁市博物馆和太白楼合影

   随后,团队前往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古运河北岸的太白楼。登楼远眺便可看见运河两岸的壮丽风景与济宁城市的大好风光,此刻团队成员感受到了现代生活与古代文化的碰撞,济宁不仅有历史文化的厚重,也有现代美景的惬意。

   下午天气逐渐转好,团队成员来到王楼煤矿与相关领导进行会谈,了解该煤矿的基本状况,以及近年来因政策调整而面临的困境。同时团队参观矿区的污水处理设备,对新型模块化A/O处理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工人介绍获知这种先进的处理工艺,使得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南水北调沿线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5 团队于王楼煤矿参观、座谈合影

   实践活动结束后,周仕祺同学谈到:“通过与村民、环保局领导和煤矿工人的交流,我更加明白了生态修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次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未来,我将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徐颖同学谈到:“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参观煤矿集团以及采访村民等调研形式,我了解到济宁市各行各业为修复南四湖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也亲眼见证了南四湖现在持续向好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此外,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所学专业对于民生福祉的重要性,接下来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此次南四湖之行,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态教育。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同学们将继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